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选修4)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选修4)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符合勒夏特列原理)(1)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促进电离(电离过程是吸热的)(2)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加水稀释,促进电离(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电离出的离子相同的【详细解析】 |
 |
电离平衡常数(选修4)电离平衡常数(选修4)〖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通常用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详细解析】 |
 |
水的电离(选修4)水的电离(选修4)〖电离方程式〗〖影响因素〗(1)温度,升温促进水的电离,降温则相反(2)向纯水中引入或,会抑制水的电离(3)向纯水中引入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将促进水的电离,此为盐类水解的实质。〖水的离子积常数〗水的电离常数可【详细解析】 |
 |
溶液酸碱性(选修4)溶液酸碱性(选修4)(1)任意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相对大小有关:,溶液呈酸性;溶液呈碱性;,溶液呈中性。(2) 时, =7,溶液显中性; >7,溶液显碱性,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当<7,溶液显酸性,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实例:
100℃时,水的【详细解析】 |
 |
酸溶液pH值的计算(选修4)酸溶液pH值的计算(选修4)浓度为c 的强酸,其c()=nc,则=-lgnc浓度为c 的弱酸,其c()<nc,则>-lgnc 实例:
0.01的醋酸溶液,由于部分电离,电离出的浓度小于0.01,故其pH>2【详细解析】 |
 |
碱溶液pH值的计算(选修4)碱溶液pH值的计算(选修4)先求出溶液的c(),再转化成c(),求pH室温下,浓度为c的强碱,其c()=nc,则c()=,pH=-lgc()=14+lgnc 实例:
室温下0.01氨水部分电离,c()<0.01,则其c() >,所以其pH<12【详细解析】 |
 |
强酸混合后的pH值计算(选修4)强酸混合后的pH值计算(选修4)求出混合溶液中的=,再根据计算pH值 实例:
求pH=5和pH=3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 pH=5 c()=mol/LpH=3 c()=mol/L= ,∵V1 =V2 ∴=mol/L mol/L= mol/LpH=-lg3.3【详细解析】 |
 |
强碱混合后的pH值计算(选修4)强碱混合后的pH值计算(选修4)强碱混合时一定要先计算出混合后溶液中的浓度,再通过水的离子积转化为浓度,求pH值C()混 = 实例:
常温下pH=9和pH=11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pH=9c()=mol/Lc() =mol/LpH=11c()=m【详细解析】 |
 |
强酸与强碱混和后的pH值计算(选修4)强酸与强碱混和后的pH值计算(选修4)分析反应,判断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再计算溶液中c()或c()若混合后溶液呈酸性,c()=若混合后溶液呈碱性,c()= 实例:
室温下将45 ml 0.1和5ml 0.5的溶液相混合并稀释至500 ml,该混合过程中【详细解析】 |
 |
酸、碱稀释后溶液pH值的计算(选修4)酸、碱稀释后溶液pH值的计算(选修4)(1)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增大一个单位;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不到一个单位(2)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减少一个单位;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减少不到一个单位。(3)当溶液的PH值小于7(或大【详细解析】 |
 |
溶度积常数(选修4)溶度积常数(选修4)〖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物质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这时,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影响因素〗只与难【详细解析】 |
 |
盐类水解的原理(选修4)盐类水解的原理(选修4)〖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或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规律〗(1)条件: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必须含有弱酸或弱碱的离子才能发生水解,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2)结【详细解析】 |
 |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选修4)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选修4)内因:盐类的组成。弱电解质形成的盐都能水解,电解质越弱,相应的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外因:①温度: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盐的水解。②浓度: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的程度就越大,【详细解析】 |
 |
双水解(选修4)双水解(选修4)〖定义〗当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时,弱酸的酸根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而使两种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互相促进水解,而水解完全。〖【详细解析】 |
 |
溶液中三种守恒关系(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选修4)溶液中三种守恒关系(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选修4)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粒子的初始浓度等于它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物料守恒【详细解析】 |
 |
四种基本反应(必修1)四种基本反应(必修1) 详解: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生成【详细解析】 |
 |
可逆反应(必修2)可逆反应(必修2)〖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特点〗(1)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2)可逆反应一定是同一条件下【详细解析】 |
 |
取代反应(必修2)取代反应(必修2)〖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特点〗有进有出 实例:
酯化反应、卤代烃水解等【详细解析】 |
 |
加成反应(必修2)加成反应(必修2)〖定义〗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特点〗只进不出 实例:
乙烯使溴水褪色【详细解析】 |
 |
加聚反应(选修5)加聚反应(选修5)〖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小的不饱和化合物聚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特点〗①反应物是含碳碳双键或叁键的物质②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其组成与单体相同。 实例: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详细解析】 |
 |
缩聚反应(选修5)缩聚反应(选修5)〖定义〗单体间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特点〗有小分子生成,因此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单体不同 实例:
苯酚与甲醛缩聚生成酚醛树脂和水【详细解析】 |
 |
消去反应(选修5)消去反应(选修5)〖定义〗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只出不进 实例:
乙醇消去生成乙烯和水;卤代烃与醇的碱溶【详细解析】 |
 |
离子方程式(必修1)离子方程式(必修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表示了反应的实质。〖书写步骤〗写:以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详细解析】 |
|
|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
微信 |
支付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