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
首页
>
生物
>
基础知识
>
稳态与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发生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都必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
【详细解析】
下丘脑
下丘脑〖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2)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
【详细解析】
垂体
垂体 垂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动。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
【详细解析】
肾脏
肾脏(1)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2)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等),排出过剩的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盐的平衡。(3)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对水重吸收量的调节,维持机体内水代谢的平衡,并在
【详细解析】
肝脏
肝脏(1)维持血糖平衡。(2)将转化为尿素,具解毒作用。(3)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
【详细解析】
肾上腺
肾上腺(1)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调节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2)皮质:分泌醛固酮,调节、等的平衡。
【详细解析】
胰岛
胰岛 胰腺中散布着胰岛;胰岛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节血糖平衡。
【详细解析】
肺
肺 吸入,排出,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详细解析】
皮肤
皮肤(1)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2)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详细解析】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义〗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组成〗
【详细解析】
神经
神经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呈白色。 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都要通过它们来传导冲动。
【详细解析】
神经元
神经元〖定义〗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1)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
【详细解析】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结构〗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和神经膜组成。由于神经元的突起细长如纤维,故叫神经纤维。〖分类〗1、按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分为:(1)把兴奋从外周传向脑、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也
【详细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定义〗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类〗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详细解析】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动物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实例〗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
【详细解析】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定义〗 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反射。〖关键点〗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后天获得的,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群之间发生了机能性
【详细解析】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详细解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定义〗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关键点〗1、兴奋传导: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相互联
【详细解析】
反射过程
反射过程〖过程〗1、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2、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了神经中枢;3、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过程;4、中枢的兴奋过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
【详细解析】
兴奋
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详细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过程〗 接受刺激→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形式〗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特点〗1、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
【详细解析】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定义〗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又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详细解析】
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神经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有通透性,造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细胞膜两侧产生电位差,表现为外正内负。 这个电位差阻止进一步外
【详细解析】
局部电流的形成
局部电流的形成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电势)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
【详细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
【详细解析】
23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
开心教练QQ:29443574
1.0
© 2004-2023
91学
(
闽ICP备1101975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