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戊戌变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类型〗阶段类 〖时间〗清末 〖地点〗中国 〖内容〗 1.民族危机的加深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经济和阶级基础: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思想基础: (1)早期维新思想 ①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②主张: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兴办学校,学习西学。 ③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只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革主张,没能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也未付诸行动 (2)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①主张: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代表作中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将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神圣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动摇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将孔子塑造为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积极宣传变法。 ②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 ③作用:影响了梁启超等人,奠定了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3)梁启超的变法主张 1896年8月,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抨击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其主张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4)谭嗣同的主张 1897年初,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5)严复的主张 在西学热潮中贡献最大,译介西方社会科学和政治理论名著,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在《天演论》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呼吁救国图存,自强保种,推动维新变法。 4.政治基础:光绪皇帝的支持 5.各种准备工作(康梁的努力、办学校培养骨干、舆论宣传动员、组织准备——既是背景也是过程)
戊戌变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全网搜索"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