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活在当下! 收藏夹
我的
首页 > 历史 > 基础知识 >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重点知识点梳理

重点知识点梳理
1、黄海海战(1895)
(1)爆发:1894年9月,中同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在黄海海面突然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蓄谋已久的日本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缺乏准备,仓促迎战。
(2)经过: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英雄人物: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
(3)结果:
①直接结果: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总体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同仇敌忾,虽伤亡惨重,仍重创敌舰,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②最后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舰队避入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不准出击,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最后,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灭。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1895,日本)
(1)背景: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2)经过: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英雄人物: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
(3)《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时代要求。)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
①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②两只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
③结果: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台湾全部沦陷
④意义:血战5个月,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消灭日军主力部队近卫师团一半兵力。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4、义和团运动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兴起:1898年,山东,反洋教斗争
(3)口号:“扶清灭洋”(反映了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评价:①“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让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②“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5)性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注意:不是反帝反封建)
(6)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900—1901)
(1)原因
①根本:列强为了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过程:1900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和皇宫紫禁城烧杀抢掠
(3)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
: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从大沽口登陆)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收藏知识
收藏知识
相关知识
发表笔记 共有条笔记
验证码:
学习笔记(共有 0 条)
开心教练从2004年开始自费开设这个网站. 为了可以持续免费提供这些内容, 并且没有广告干扰,请大家随意打赏,谢谢!,
(微信中可直接长按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