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监察制度的演变
从汉到元选官制度的演变 〖演变〗 ①世官制:我国在夏,商,周时期,主要实行的是世官制,也叫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由国王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分封侯,卿,大夫等,而这些侯,卿,大夫等要么是父死子继,要么是兄终弟及,世袭其职,世受其禄。 ②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6年之后,他再次下诏策试贤良,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察举制度虽然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③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难以维系。 ④科举制: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 进步性: a.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免权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知识分子得以参政,起到抑制门阀、扩大官吏来源的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文化教育(唐诗)的发展; d.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被后世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局限性: a.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多出自儒学经义,被选拔的人大多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成为最高掌权者诱导控制读书人的手段; b.造成士人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学而优则仕”,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监察制度的演变
全网搜索"从汉到元选官制度的演变"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