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经济危机: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原料和能源缺乏,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匮乏。 ②政治危机:俄国共产党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继续推行,引起农民和工人的不满,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2)内容:1921年的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提议,开始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粮食税的数额大大少于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并允许开办私人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 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特点和目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是列宁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⑷作用和影响: ①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 ②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的好转,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⑸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 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有条件地出租土地,雇佣劳动。 工业方面:由全面国有化,变为将国家无力兴办的中小企业出租给私人经营;允许开办私人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方面:变国家统一调配为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从根本上说,前者实行全面国有化,后者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前者否定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后者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
全网搜索"新经济政策"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