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重点知识点梳理<-->社会习俗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 〖时间〗 中国近现代 〖地点〗上海 广州 青岛 北京 〖背景/原因〗 1.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的传入和影响。 2.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留学生等的仿效,开风气之先。 3.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如维新派人士倡导不缠足运动,在婚姻、家庭关系上主张平等、自由等。 4.政府的政策以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民国政府推行移风易俗的法令、政策等。 〖过程/经过〗 1.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1)衣:皇帝和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着布衣;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人教版) (2)食:皇帝和达官贵人吃满汉美食,平民百姓粗食为生,无论食物是否精美,都为各地自产之物。(人教版) (3)住:皇帝和达官贵人住深宅大院,平民百姓住普通民居。(人教版) 2.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1)衣 ①演变: A、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 男:长袍马褂(通常服饰),西装传入 女:旗袍 B、辛亥革命后 男:西装流行;中山装流行。 女:旗袍改良创新; 中山装和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C、新中国 a、50到60年代列宁装,连衣裙; b、六七十年代中山装、绿军装流行; c、改革开放后服装由单调走向多姿多彩,有封闭走向开放。 ②变化特点:A.服饰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B.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景观。 (2)食 ①近代传统菜系:鲁、粤、川、淮扬菜四大菜系发展和最终形成。 ②西餐的传人: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开始受到国人欢迎。 ③20世纪50—70年代:由于新中国物资比较匮乏,食物比较简单。④改革开放以来: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餐桌。 (3)住 ①传统四合院:这是我国北方典型民居。 ②西式建筑在中国的出现: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两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③20世纪50 70年代:城市住房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床、饭桌、椅子等必需用具。④改革开放以来: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结果〗 ①客观的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 〖评价〗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特点〗 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重点知识点梳理<-->社会习俗的变化
全网搜索"物质生活的变化"相关
|